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以下简称《任务清单》),组织并且开展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促进工业公司、园区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推动工业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根据《任务清单》,2024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将组织61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90余家工业园区以及近1900家工业公司实施节能诊断,涉及近千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余家绿色工厂以及近百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覆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
作为推动绿色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工业节能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工业与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在日前召开的2024(第十五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上特别指出,近年来,中国工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了36%,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4.7%,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工业领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扭转了去年同期不降反升的趋势,步入由升转降区间,工业能源效率利用水平提升。
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深入推动。工业领域,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深入展开,钢铁、水泥、炼油等重点行业加快优化升级。建筑领域,结合城市更新等工作,深入推动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推进建筑全面电气化发展,促进建筑运维迈向智能化,在条件适宜地区试点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交通领域,围绕铁路、公路、航道、机场等开展绿色化改造,加强充换电、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交通,运用大数据优化运输组织模式。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在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比重超过17%。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绿色制造研究室副主任李欢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介绍,“当前,工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工业领域用能电气化技术加快推广,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升。初步测算,2023年已超过26%。一批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得到推广,企业和园区就地开发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能力显著提升。”李欢表示,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电解铝行业清洁能源比例达到24.4%,石化化工等行业加快探索绿氢规模化利用,绿色能源成为工业能源消费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有色行业聚焦最大化的节能减污降碳目标,积极推动技术改造,淘汰了能耗高、“三废”排放量大、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的落后电解铝产能,取而代之的600KA电解槽、新型稳流电解槽等一批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达到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世界领先水平;国内95%以上的铜、铅、锌冶炼行业实现了当今世界的最先进生产的基本工艺;铜冶炼侧吹+顶吹技术、大型化电解槽、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技术均实现“走出去”,带领了全球行业的技术进步;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取得新进展,自主研发了碳酸氢镁法分离提纯稀土、离子型稀土矿浸萃一体化等新工艺。
“我国积极推动电解铝、工业硅等高用电行业向云南、四川等水电丰富的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等风光电丰富的地区转移,有色行业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纳比例稳步上升。”陈学森介绍。
石化行业是国家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投资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孙伟善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石化行业按照基地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的模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筹建了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上海漕泾、广东惠州和福建漳州古雷。7大石化产业基地、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等4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了能源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极大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体系,如炼油退出落后产能约1.6亿吨,尿素、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硫酸分别退出落后产能1787万吨、327万吨、269万吨、900万吨和2160万吨;全行业乙烯单位产品能耗提升3%,合成氨单位产品能耗提升5%。
“要支撑全社会实现十四五节能约束性目标,须清醒认识到,工业节能降碳在2024年、2025年还是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丁志军指出,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3左右,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资源保障和环境约束矛盾还较为突出。他表示,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
李欢认为,当前,我国正推动产业体系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的全部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等六个方面转型,加快工业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可以对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做全面诊断,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是实现工业能效提升的有效方法,是强化能源消费低碳化的重要手段,对完成“十四五”工业节能任务目标意义重大。
《决定》提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李欢看来,能耗标准是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开展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持续提升节能指标要求。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照能效标准,核算并评估主要用能工序、设备、产品能效水平和实际运作情况,支撑企业对标达标,大范围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工艺。
李欢介绍,近年来,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显而易见地下降,“十四五”前三年电石、电解铝等产品单耗分别下降7.6%、2.6%。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耗一下子就下降,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3左右,5G基站单站址能耗相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
“技术进步促进节能提质。随着全行业对节能技术的不断投入,国家的鼓励引导,众多先进的技术用于新建产能和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中,中央企业争作节能降碳排头兵,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成效显著。”孙伟善介绍,中石油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2023年投入节能资金实施油气生产系统提效、余能利用与天然气回收、能量系统优化、裂解炉和加热炉节约能源改造等50项节能降耗项目。已建成项目实现节能量13.4万吨标煤。中石化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97项,实现节约能源86万吨标煤、效益16.9亿元。中海油完成节能减碳项目107项,包括能效提升和余热利用、分布式新能源利用、火炬气治理项目等,可节能33.6万吨标煤、减碳66.9万吨。
“总体来说,全行业直面挑战、凝聚共识,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多能互补的新格局,全行业在低碳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孙伟善说。
孙伟善介绍,“十四五”以来,行业关注重点梳理优先制修订的绿色标准项目,快速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标准研制。连续制修订40余项重点产品能耗指标,20余项项重点产品的节水和节水型企业指标,涵盖行业重点耗能耗水产品,修订标准指标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炼油3级能耗指标值下降26%,乙烯3级指标值能耗下降11%,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高的标准遵循。
同时,有色行业在快速推进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行业节能降碳取得新进展,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刘华介绍,2023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量7469.8万吨,同比增长7.1%,基本的产品的单位能耗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3323.6千瓦时/吨,同比下降1%;铜冶炼综合能耗(以标准煤计)195.3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3.4%;铅冶炼综合能耗(以标准煤计)达到306.1千克标准煤/吨;电解锌冶炼综合能耗(以标准煤计)845.2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5.8%。
“此外,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铅、再生锌产量一直增长,节能降碳效果非常明显。2023年我国再生铝产量达到950万吨,比2013年几乎翻了一倍。用再生铝生产铝材,省去了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的电耗;用1吨再生铝替代1吨电解铝,可减排10.6吨CO2。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刘华进一步表示。
陈学森表示,工业节能诊断是采用“能效诊断+改造升级”的模式,对企业能源利用、能源效率、节能潜力等进行“把脉问诊”,发现企业在节能降碳方面的短板及绿色发展面临的瓶颈,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和建议,推动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工业节能诊断也是推动行业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陈学森表示,一方面,工业节能诊断可精准找出企业在降碳、减污方面的短板,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开展节约能源改造,补齐短板,实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工业节能诊断可高效识别企业在扩绿、增长方面的优势,形成宜推广、可复制的扩绿增长方案,锻造长板,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决定》提出,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方面转型新机制等。这些都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孙伟善表示。
孙伟善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除了对能源消费活动来管理与限制外,还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这种新形势必然要求我国石化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走出一条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趋严峻,为促进行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节能降碳是重中之重。
“在开展节能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加强能源和碳排放数据管理意识,进一步建立和提升碳排放统计能力,完善数据质量,为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构建低碳产品供应链等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孙伟善表示。
“工业节能诊断服务通过推动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业升级,这与《决定》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契合。同时,节能诊断服务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与《决定》的要求高度契合,是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陈文海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芬尼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坚决拥护国家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工作及积极推动落地。
《任务清单》提出,聚焦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节能降碳。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是统筹推动园区内企业间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纽带。2024年诊断工作继续面向“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并将工业园区纳入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能力,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提出可复制易推广的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作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量产变频热泵及R290环保冷媒的公司之一。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人才、技术为中心,把创新作为驱动力,持续加大在研发和实验室建设上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建立了包括节能型综合性能实验室、精密级半消声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等在内的20多个专业实验室。”陈文海表示,在实际应用中,芬尼产品的节能效率也有显著提升。比如,芬尼的超级北极星机组采用全直流变频技术,使得机组综合能效比相对定频提升20%,全年运行费用降低20%以上。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节能诊断服务有哪些特别的意义?如何帮企业发现短板弱项,并提出改进建议?
陈文海表示,中小企业往往因资源限制而缺乏专业的能效管理,通过引入节能诊断,可以揭示其能效瓶颈,进而提升能效管理水平并降低运营成本。而工业园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较为集中,这也是节能降碳的潜力所在,通过专业的节能诊断,可以优化园区整体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推动其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可以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不仅是实现节能降耗的工具,更是推动其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陈文海说。
“通过专业的节能诊断,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用能状况,合理地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高效地进行能源管理,从而达到节能降耗、节省能源开支的目的。为加快行业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孙伟善介绍,节能工作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对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一般企业难以自身完成用能诊断与分析。通过专业的节能诊断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判断诊断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比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组织社会多元技术力量在全国各行业及重点领域实施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推动形成“先进领跑”“标准约束”“监察执法”“诊断服务”多轮驱动工业节能降碳新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组织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2万余家企业开展服务,提出改造措施建议5万余项,全部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8500万吨标准煤。
在推动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协同合作?下一步,中小企业将如何更好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发展?
孙伟善建议,在开展节能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积极投入,得到更加完善的融资支持。向企业宣贯节能诊断服务的意义。搭建工作对接平台。组织节能诊断服务机构,根据中小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根据节能诊断服务的结果,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扩大宣传,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
“作为中小企业,应当提高节能降碳责任意识。积极参与节能诊断服务工作座谈会。按照节能服务机构的要求,提供生产经营、能源利用等相关资料。根据节能诊断的结果,发现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积极改进。积极寻求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帮助。积极参与政府等各方面组织的节能降碳活动,分享节能改造过程中的经验,需求发展机遇。”孙伟善建议。
有色金属行业中小公司数众多、覆盖面广,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学森表示,节能诊断服务需政府、企业形成高效协同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诊断服务与现实节能降碳需求的有效结合,才能确保节能诊断取得实效。一是相关部门要做好节能诊断服务的统筹协调,加强对节能诊断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诊断服务取得实效;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对节能诊断工作的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三是企业要广泛参与,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开展节能诊断工作,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认真落实节能改造方案和能源管理建议。
“下一步,中小企业应以工业节能诊断为契机,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技术升级和改造,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将节能诊断意见与建议转化为具体的节能行动,推动节能诊断走向节能改造;二是加快淘汰能效水平低下的工艺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三是建立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能源管控信息化系统,强化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提升能源管理上的水准。”陈学森表示。
在李欢看来,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探索建立各类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技术清单、解决方案清单、政策清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在节能改造方面的技术、服务、资金、政策需求,打造节能咨询、节能诊断、改造方案设计、资金对接、效果评估在内的节能服务闭环系统,推动更多专业节能诊断建议落地实施见效。
“作为热泵行业单项冠军,芬尼积极始终以推进绿色节能事业发展为己任,未来,在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发展上,芬尼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更加节能、低碳的产品线;坚持全球化战略,在国内市场方面,重点开发室内环境解决方案,推出针对建筑领域的综合节能方案,降低建筑能耗,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寒冷地区的采暖需求,重点发展采暖业务,提供高效、环保的采暖解决方案。”陈文海表示。(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bob手机网页登录入口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25219号 集团电话:400-777-6575 24小时技术支持:159360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