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关于大公司和小公司谁好谁坏的争论一直存在,可想而知,这是没有结果的,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不过...
场地规划指导
现场安装调试
售后保养维护
行业内关于大公司和小公司谁好谁坏的争论一直存在,可想而知,这是没有结果的,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不过现在互联网行业加班文化盛行,从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去看,大公司的加班强度要高于小公司,有的人可能会说或许是因为大公司的福利好,晚下班有餐补和打车报销,纵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我想因为这点福利而加班的人应该还在少数。终其原因,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很多大公司的工作的任务或者说所需做的事情确实多一些。
我之前虽然也跟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合作过,也有跟同行聊一些工作经历,但是对于具体的工作状态并不是非常清楚。直到最近亲身去参加了之后,才意识到大公司的产品经理为什么这么忙。
公司的组织架构不同也决定了在很多方面做事方式的不同。小公司通常的架构是把产品、技术甚至是设计都涵盖在研发部门。技术对产品的支持是一对一的,产品对运营的支持也是一对一的,这样一来大家协助起来非常快捷。产品经理把需求定完以后,交由技术开发,等待技术评估完以后,给出时间,就进入到了开发阶段。
大公司由于组织架构不同,技术往往是公共部门,他们会收到来自于不同业务部门的需求。这样的话,就需要各个部门去抢资源,前端开发、后台开发、ios开发、Android开发,分属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领导,一个项目的开发需要跟多个部门去沟通,而且很多时候会出现大家的节奏无法衔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产品经理去协调资源。如果你的需求受重视还好,如果不受重视的话,可能就要面临被推迟开发的情况了。而且大公司的流程相比较来说更严谨一些,不管是提需求还是沟通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发邮件。本来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可是由于公司要求,所以很多事都要发邮件,这些都增加了沟通成本。
另外大公司的决策流程长,如果你要申请一个项目,面临立项问题,相对应的就要准备一些资料,例如数据和搜集的行业竞品信息,形成一个PPT组织会议讲解。而在小公司,很多时候都是老板一个人决定或者是大家坐下来开会聊一下就可以,虽说也需要一些数据,但是少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产品经理也会少做一些工作。
大公司一直存在一个边界问题,打个比方,两个人都是在阿里工作,但一个在淘宝,一个在饿了么。虽然对外宣称都是在阿里,但是两个人平时可能根本没什么交集,做的事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公司关系上来讲,很可能也属于两家子公司。
实际上不同的部门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利益瓜葛,所以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守住好自己的边界,一个事业部只管归属于自己的业务,别的部门的事情不能参与。这样会出现一种情况,同一个产品,两个不同的事业部都会做,即使功能大同小异,但就因为组织架构不同,两个事业部的产品经理还要分别做规划,而最后负责开发的可能还是同一批技术人员。
看起来是一件非常浪费资源的事情,但是也没办法,而且很多大公司还有意保持着这种竞争的文化。同一件事给两个事业部搞,谁搞成了就把这个业务让给谁做。
如果是在小公司的话,假设公司已有一个系统,以后有什么产品要使用到这个系统支撑,肯定是优先基于这个系统使用。除非是因为别的因素,迫不得已才会重新开发,要不尽量会让已有的产品系统发挥作用,而不会再去花费时间重新开发。
最后要说的就是产品功能的设计和产品文档的撰写了,其实这也跟公司的组织架构有点关系。在创业型公司,产品经理和技术部门的工位坐的近,而且很多公司产品经理跟技术同属于一个部门,所以很多时候产品经理的文档都写的比较粗糙,特别是跟技术关系熟了以后,有些需求大家开会口头沟通一下就可以了,无需产品经理把东西必须落到纸面上。
但是在大公司,一个产品需要联动多个部门沟通,牵扯的人多了,扯皮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这样一来需要产品经理在口头沟通后,再把很多东西落实到文档中,原型、流程图、脑图、说明文档等等。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使用不相同的解决方法,在大公司你会发现,大家会有一种自律性,彼此合作的时候也会给对方提要求。凡是涉及到修改、确认事项,不管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落实到纸面上,只有这样才会去推动执行。要写的文档多了,自然也要消耗更多时间。
bob手机网页登录入口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25219号 集团电话:400-777-6575 24小时技术支持:15936088889